文章來源: 立場新聞 – 特約轉載
/朱凱廸解釋,「摸底」源於不民主的制度。政府不欲還政於民,唯有拉攏地方權貴,潤飾統治。
當年高鐵車廠,原有兩處選址,一地以倉庫為主,另一地即菜園村。但政府找過鄉事委員會「摸底」,遂向後者下手。鄉事派的眼光與眾不同,儘管菜園村民較多,但非原居民;儘管當地仍在耕種,但價值不如棕土。
所謂棕土本屬農地,政府亦規定屬農用。然而一旦破壞,經營停車場、劏車場,租值頓升百倍以上。
現時被迫遷的農村,每每是鄉事委員會創立時的骨幹。但當土地開發有利可圖,一些鄉紳就不惜犧牲同鄉,「我從來冇見過一個會,對創會會員咁衰格」。
他透露下一戰場,就是由下而上,組織地方,進軍鄉事委員會。
最後朱提到,康文署曾經致電,向他推銷興建農業園。朱笑說何須好大喜功,如數碼港般製造地標?康文署轄下已有千頃公園,立即可以劃出空間,予以農用。
至於梁志祥揚言告他誹謗,他請對方儘快。只要鬧上法庭,就可迫政府披露更多文件。/